艺术年表

Art chronology

学龄前 童年的最爱是四处涂鸦,且乐此不疲,为此常有赞扬也惹来麻烦。

学生时代 从小到大从来都是优秀生。所有科目包括弱项体育都必须优秀,否则绝不放过自己。学习是乐事,但不喜欢死记硬背科目。


1980年       

出任故事片《铺满浪花的路》美术设计之一,随远洋轮于大海漂泊,夏,走马上任香港华文影业公司《精变》一片美术师。


1981—1984年 

以美术师身份参加故事片拍摄,在《等》影片中探索诗性美学。此期间读了一批西方人文和自然科学前沿思想方面的书报杂志,参加电影厂举办的读书班和学术研讨活动,阅读了大量哲学美学和电影理论书籍,探讨现代电影美学,自学电影编剧、导演专业知识。


1985年       

论文"论电影的审美功能与特性"发表于《社会科学战线》85年第三期,探索电影语言的本质特征与现当代性。中国人民大学学报"电影电视研究"。(1985年9月)转载了该文。


1986-1987年  

创作电影文学剧本“别无选择”(根据刘索拉中篇小说《你别无选择》改编)。

该剧本在中国影坛首次采用现代主义黑色幽默手法,突破了旧有电影语言。剧本表现了八十年代初期校园内音乐学子们的困惑、躁动与无奈。

同年为台湾著名画家黄君璧先生绘制肖像。


1988年       

二月剧本“别无选择”定稿,于长影厂编辑室打印。时影坛名导演黄建中、黄建新、孙周、吴子牛、张艺谋数人阅过后纷纷欲拍此片。因长影本厂亦有六位导演争上此片,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遂长影领导命召回剧本第二年由本厂投拍。12月该剧本于《电影文学》头题发表。

当年黄君璧先生题赠画册,并招请去台发展作画家。

秋随同吉林艺术学院师生去长白山地区采风。


1990年       

著电影评论文章《意象感悟—"西门家族"的新开拓》,指出意象性是中国艺术的本质特征。与画界人士尤其是付植桂、李威老师密切接触请教,

对油画、中国画均做尝试,为重返画坛做准备。


1991年       

出任故事片《神秘的舞厅皇后》美术师,该片为我的影坛告别片。

尝试创作油画《少女》、《幽思》。《少女》首展于制片厂内,引起轰动。又在长白山酒店画廊继展,引起港台及境外商人围观。商人观画感慨画中女孩的清纯、纯情。

境外已难觅,金钱无法买到。


1992年       

弃影,重返画坛。夏天赴广州,参加改革开放后首届中国油画双年展。《少女》在“双年展”深受观众欢迎,(四川日报93年2月7日第七版有报道)。

大展艺术总监吕澎相邀代理,并以赴泰国作宫廷画家为条件,但因欲个人发展等原因而谢绝。秋入住北京圆明园画家村始做职业画家。


1993年       

创作《海韵》,在画家村引起振动,画家方力钧观画后称大师。《海韵》当年入选"东北当代油画大展"并发表于"辽宁日报"美国记者欲购《幽思》作品,称画中女孩眼睛

背后还有一双眼睛,新加坡画坛要人唐近豪先生邀展。(98年美术界元老蔡若虹赞《海韵》“可以和蒙娜丽莎媲美”)。

同年广州双年展投资方于四川组织拍卖,图录前三张均为刘文进作品(《少女》、《红宝石》、《丁香》)。


1994年       

夏秋间,美国三大媒体—纽约时报、基督科学箴言报、时代周刊的地区负责人来访,并告之中央美术学院二画室学生批量复制刘少女系列作品。

意大利国家电视台入圆明园采访,对刘作了个人专访。秋应中国艺博会总监范迪安之邀赴广州参展。范先生为刘个展代写了前言。个展在穗引起轰动。

"广州日报"、"现代人报"等媒体作了报道。画家村名声在外,当年世界各地的来访者众多。


1995年       

应中国艺博组委会之邀在京参展,"少女系列"作品在京引起轰动,《少女》《禁果》二作被文化部领导选作国礼。日本“角王”画廊美术总监绵贯一郞先生评价"透过

刘先生的画可以看到中国三千年文化",并拟每年订购画作24幅。《中国日报》(95年2月2日8.9版)大半版文图介绍刘作品"北京周报"封三及另有多家媒体介绍刘作品。

台、港及中外多家画廊相邀合作。

《少女》作品买家出价20万,为当时画坛惊爆价。95年是刘的高产年,创作了近十幅力作。


1996年      

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《美术观察》杂志于“本期名家栏目”重推刘文进,相邀代理并办个展,组织学术研讨会。

同年,香港太平绅士,永芳集团董事长姚美良先生相邀代理合作(后姚先生不幸病逝)。


1999年     

《香港文汇报》《超凡脱俗,静穆淡雅》文章(99年5月8日05版)将刘文进与林风眠先生同文报导。昆明艺博会特邀参展,代表画家作开幕式讲话。年底因母逝,息笔隐居。


2001-2005年 

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中国油画大展,《无语》获优秀奖。

杭州艺博会连续数年以最佳免费展位特邀参展。


2003年      

作品入编《中国实力派画家丛书》(天津杨柳青出版社),9月浙江方大集团董事长相邀代理合作。


2004年      

作品被编入《中国油画二十家》(序作者邵大箴先生为中国美协理论委员会主任)。

年底开始意象油画创作。

《雅观杯》首届中国收藏界年度排行榜,雅昌艺术网、央视二台《鉴宝》栏目、《收藏界》杂志社三家邀请合作,推举为年度十大最受欢迎人物,

因个人认为是商业操作两次电告主办者退出。


2005年     

新年伊始著名批评家陈传席先生来函,高度赞誉“少女系列”油画作品及文章。


2006年     

秋,应邀去杭州艺博会,首次展出意象油画作品,得到了业内外赞誉,为之惊奇惊喜。在杭州为美籍华人顾毓如先生(旅美画家丁绍光经济人之一)演示意象油画绘画过程,

顾邀请赴美办个展。夏,上海昌乐公司周董事长提出代理,但只看好具象作品,因而无法达成合作协议。


2007年     

北大教授、美学家彭锋为其在北大举行学术研讨会,媒体报道 “画家找批评家挑刺”。

年底“人民日报”文艺版报道了刘文进的艺术创新实验,“一切才刚刚开始”(大华文)。几十家大网站(中国经济网、雅昌艺术网、精英网、新浪、搜狐、国际在线网、大众收藏网、等)作了转载。

秋,杭州浙江文化艺术总公司代办的刘文进“意象作品展”引起振动。投资合作者纷至沓来 ,油画界前辈肖峰先生(中国美协顾问,第十任中国美院院长)兴奋观展,并相邀在中国美院举办学术研讨会。上海百马集团曹董事长邀请赴沪合作,但因病谢绝了合作。


2008年     

4月刘文进意象油画艺术"中国当代名家艺术研究"出版。

五月参加北京国际艺博会,以180平米展区免费参展,艺博主办方提出代理合作,刘文进的意象油画作品在阔别十年之久的北京画坛重新引起轰动。

展览期间举行了学术研讨会,(出席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、北京大学、中央美院、中国美协等各方专家)高度评价了刘的艺术探索与创新。

展出期间洽谈办展的有法国、美国、南韩、日本等多个国家画廊。国内有邀在上海多伦美术馆、一号美术馆办展。

夏,台湾美旗集团拟收藏《林黛玉》等七幅佳作,总出价三百多万,因办巡展需暂保留,故谢绝出售。

年底上海朵云轩洽谈合作代理。


2009年    

5月《荣宝斋》杂志第三期"画苑"栏目重推刘文进意象油画。题目"东方文化与美学精神的跋涉"。由于国际金融“海啸”的巨大冲击,使08年国内外诸邀请展事搁浅。

夏、回家乡避暑,政府领导纷至接见鼓励。

十一月底应中国创意产业博览会之邀展出意象作品。复旦大学教授,学者钱文忠高度评价刘氏意象油画,并赠书(法)、书(著作)。


2010年    

春寄画册向吴冠中先生请教,吴老已病重,电话中只说:"画册我看过了,我看你们走多远了"。

6月《艺术市场》封面及"大家对话"栏目重推刘文进意象油画。

7、8月赴沪、杭、连云港等地为友人钱文忠等演示意象作品,杭"明轩"主人范一民先生(北大青鸟高管)评价刘意象油画如禅宗之于佛教, 在文化精神上作到了本土化而超越了画坛前人。

9月赴浙江嵊州出镜央视二台文化旅游节目。

9月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《中国油画百年》相邀出版作品,11月天津人美《盛世典藏》百年中国当代名家精品集出版,被收录其中。

12月被编入《艺术市场2010年增刊》——“具有学术价值和市场潜力的艺术家”专辑。同年夏上海收藏家高价批量收藏意象作品。


2011年    

2月,北京工美出版《中国当代名家油画集》刘文进个人大型精装专辑,各界各方人士对专辑画册反映良好,纷纷电贺。

《艺术市场》杂志全年以“权威推荐——意象油画大家刘文进”为题重推。《中国改革报》(6月22号第12版)以“油画艺术苑中地道的“中国品牌””近整版图文报道了

刘文进的意象油画。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相邀出版《近现代名家画集》(大红袍),《中国日报》、《中国商报》、《中国国际商报》、《香港商报》、《香港大公报》、《世界知识画报》等众多媒体(报刊、电视、网络)纷纷相邀介绍刘文进意象作品,拍卖公司邀拍,藏家热询,收藏投资跃跃欲试。


2012年    

5月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《近现代名家画集》(又称大红袍)